Book Creator

張擇端的藝術評賞

by 劉俊熹

Cover

Loading...
Loading...
張擇端的藝術評賞
Loading...
6D 劉俊熹
張擇端(1085年-1145年),字正道,北宋著名畫家,早年在開封學畫,曾在北宋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,專事繪畫,因為丟失官位家居,以賣畫為生。宣和年間翰林待詔,擅長「界畫」,尤善畫舟車、市街、城廓、橋架皆獨具風格。
他的代表作有《清明上河圖》、《煙雨風雪圖》和《西湖爭標圖》等。最著名的作品是《清明上河圖》
畫中主要分開兩部份,一部份是農村,另一部是市集。畫中有約814人,牲畜60多匹,船隻28艘,房屋樓宇30多棟,車20輛,轎8頂,樹木170多棵,往來衣着不同,神情各異,栩栩如生,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,注重情節,構圖疏密有致,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,筆墨章法都很巧妙,頗見功底。據說歷時十年完成,最早由北宋宮廷收藏,靖康之變後流入民間,歷經輾轉,後為南宋賈似道所得,元朝時期再度進宮,至正年間又被調包,流落民間,後來落到宰相嚴嵩嚴世蕃父子手上,嚴嵩倒臺,圖被沒收,第三次納入宮廷。經明代皇室收藏,後來太監馮保偷出,在畫上加了題跋,之後真本又不知去向,二百年後,由清朝湖廣總督畢沅收藏,畢沅死後,《清明上河圖》第四次進宮,深藏紫禁城內。
《西湖爭標圖》
《金明池爭標圖》的整幅畫面中,苑牆圍繞,有多個入口處,由近及遠,能觀察到多處建築。 按觀賞順序可從畫面底部的「池門」(東門)展開。 畫面底端左側牌樓上額書寫著「瓊林苑」三字,入東門,甫入眼簾的便是金明池。 池呈規則長方形,四周均修有寬約數米的河岸以供人走動,池周柳樹千姿百態,遙相呼應,觀至遠處苑牆外面的宮殿樹木依然清晰可見,再週邊則是禦苑圍牆。

再往上就是畫面的重心,主要集中於畫左河岸(南岸)建築群及湖心龍舟爭標部分。 畫面左側中間位置坐落有一組臨水宮苑建築,畫家於此由左至右繪有寶津樓、虹橋、臨水殿、奧屋。 其中,寶津樓為建築中至貴之所,皇帝於此賜宴群臣、俯察百姓、共賞爭標。 寶津樓下即為順天門外大街,百姓熙攘其間,但主要建築外均有士兵把守,外人不得入內,凸顯官民關係既和諧又有別的佈局。

金明池池心處乃爭標活動高潮點所在,畫面由左至右水平佈局有臨水殿、標杆以及湖心區域的大型龍舟。 舟頭正對臨水殿及殿前標杆,龍舟由頭至尾並列築有三進歇山頂木結構建築,居中者約五層,前後兩進各三層。 參賽人群主要集中於舟頭及舟翼處,舟頭處立有指揮軍校一名。 舟翼左側立有三名槳手,各控一隻長櫓,作預備划動狀。 龍舟兩側各齊列五艘小龍舟,每艘船頭也各立軍校一名,旗幡一隻,軍校雙手揮令旗以示方向,每舟兩側各坐有五名槳手。 十一艘列龍舟安排錯落有序,槳手劃櫂方向完全一致,奪標之勢一觸即發。 舟隊左上方「仙橋」處,還佈局有「水傀儡」「水秋千」等水戲場面,水上百戲表演就此呈現在觀者面前。

另外,在圖左下角的粉牆上有楷書小字"張擇端呈進"五字款。
PrevNext